梵蒂岡博物館(Vatican Museums)完整攻略:購票教學、免排隊方式與必看重點一次搞定

坐落在全世界最小的主權國家裡,梵蒂岡博物館(Vatican Museums)收藏的是人類文明中最頂尖的一批藝術珍品。從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禮拜堂(Sistine Chapel)天花板上那令人屏息的濕壁畫,到拉斐爾的哲學鉅作The School of Athens〈雅典學院〉,整個博物館群每年吸引超過六百萬名遊客,名副其實是羅馬(Rome)必去景點之一。無論你是藝術迷、歷史控,還是第一次來意大利(Italy)自由行的旅客,梵蒂岡博物館都能帶你穿越數百年,親眼見證信仰與藝術如何交織出驚人的創造力。不過現實一點說,如果沒有事先規劃,你很可能會花上好幾個小時排隊曬太陽,而不是在裡面慢慢欣賞文藝復興巨匠的作品。這篇完整攻略會一步一步幫你搞懂怎麼買票、怎樣避開人潮、要看哪些重點,以及最重要的:如何用「免排隊」的方式,優雅走進梵蒂岡博物館。
▼ Runhotel 幫你搜尋最平預訂網站 ▼
▼一整排遊客在陽光下,沿著梵蒂岡博物館(Vatican Museums)入口外的長廊排隊等候入場。

為什麼一定要去梵蒂岡博物館?
梵蒂岡博物館(Vatican Museums)不是單一一座館,而是一整個由展廳、長廊、禮拜堂組成的龐大博物館群,長度超過 7 公里,從 1506 年教宗尤里烏斯二世開始收藏以來,已累積了超過五百年的歷史。它之所以特別,在於世界級大師的作品被集中在同一屋簷下,你走過的每一條走廊,幾乎都能遇見米開朗基羅、拉斐爾、達文西、卡拉瓦喬等大師留下的痕跡。
這裡的動線最終會帶你走進西斯汀禮拜堂(Sistine Chapel)。米開朗基羅曾在這裡躺著仰畫了四年,完成那幅以《創世紀》故事為主題的天花板濕壁畫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Creation of Adam〈創造亞當〉。光是這一幅 930 平方公尺的巨作,就足以讓世界各地的旅客不遠千里而來。但梵蒂岡博物館的亮點遠不止於此:你還會看到古埃及文物、希臘羅馬雕塑,例如情感張力極強的Laocoön and His Sons〈拉奧孔與他的兒子們〉,長達 120 公尺、用 16 世紀地圖呈現意大利各區的「地圖長廊」,以及拉斐爾向人類知識致敬的哲學名作The School of Athens〈雅典學院〉。

▼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禮拜堂(Sistine Chapel)天花板上的〈創造亞當〉濕壁畫,是梵蒂岡博物館中最具代表性的畫作之一。

梵蒂岡博物館內的地圖長廊,天花板覆滿精緻的金色濕壁畫與細膩裝飾,是遊客必拍的打卡點。
除了藝術本身,梵蒂岡博物館也讓你一窺天主教會與教宗歷史的核心。這些空間曾是歷任教宗的私人寓所與收藏室,他們在此做出影響西方文明的重要決策。從滿佈金箔的華麗天花板,到極具巧思的雙螺旋樓梯,本身就是值得細看的建築藝術。在多數博物館,你只是站在玻璃櫃外看展品;但在梵蒂岡,你是走在歷史裡,走在幾百年來樞機主教們舉行教宗選舉的同一條廊道上。
▼梵蒂岡博物館著名的布拉曼特樓梯(Bramante Staircase),雙螺旋結構與優雅的文藝復興風格,堪稱館內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設計之一。

先搞懂票種選擇,行程才會順
要安排行程,第一關就是搞清楚梵蒂岡博物館(Vatican Museums)的門票。選錯或臨時才想買,很容易白白浪費時間。最重要的一點是:門票在旺季時常常是提前數天甚至數星期就售罄,尤其是 4–10 月的旅遊旺季。
官方門票 vs. 免排隊票
如果從梵蒂岡博物館官方網站購買標準門票,成人票價為 €25,6–18 歲兒童與 26 歲以下持學生證者為 €15,6 歲以下兒童免費入場。聽起來很合理,但現實是:這種官方票非常不容易搶到。很多旅客打開官方網站,看到的都是接下來好幾星期都顯示「售罄」。原因很簡單,大部分配額都先留給旅行團,一般散客能買到的名額本來就不多。
這時第三方平台就變得非常重要。像 GetYourGuide 和 Klook 提供的「免排隊門票」(Skip-the-line),價格大約從 €32–40 起,雖然比官方票略貴,但通常包含「優先入場」,在旺季可以直接省下 1 至 3 小時的排隊時間。要知道,夏天現場排隊常見的情況是,隊伍拉到看不到尾,要排 2–3 小時,最後還不一定保證能進去,因為每日人數配額是控制得很嚴格的。
▼ 建議大家按此去 Klook 網站查看門票

▼拉斐爾〈雅典學院〉(The School of Athens),位於梵蒂岡博物館的拉斐爾廳,是欣賞文藝復興藝術與古典哲學的必看代表作。

跟團導覽值得嗎?
如果你是第一次來梵蒂岡博物館,參加導覽團(價格約從 €75–84 起)其實非常值得。專業導遊會帶你用最有效率的路線走完 8 英里的長廊,不會走冤枉路,也不會錯過重點作品。同時,導遊會在作品前講解歷史背景與細節,讓你從「純看熱鬧」變成真正懂在看什麼。許多導覽團還包含從西斯汀禮拜堂(Sistine Chapel)直接走「祕密通道」進入聖伯多祿大殿(St. Peter’s Basilica)的行程,這條通道一般散客是不能走的,可以省掉再排一次聖伯多祿大殿安檢的時間。
預訂小建議: 至少提前一星期買票,若是夏季旺季,更建議提前 2–4 週。若GetYourGuide 上你想要的日期已經滿了,不妨再到 Klook 看看,兩邊的票務庫存並不完全相同。
▼ Runhotel 幫你搜尋最平預訂網站 ▼
特別入場: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免費
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,梵蒂岡博物館會在早上 9:00 至下午 2:00 開放免費入場(最後入場時間為 12:30)。對於預算有限的旅客聽起來很吸引人,不過前提是你要有心理準備:這一天人潮會多到爆,而且安檢排隊時間依然很長。如果你非常在意參觀品質,不喜歡人擠人,這個選項就不那麼適合。
開放時間與最佳參觀時段
梵蒂岡博物館(Vatican Museums)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六早上 8:00 至晚上 8:00,最後入場時間為 6:00,館內會在 7:30 開始清場。星期日休館(除了免費入場的那個星期日),以及重大天主教節日休館,例如 1 月 1 日、2 月 11 日、3 月 19 日、5 月 1 日、6 月 29 日、8 月 15 日、11 月 1 日、12 月 25–26 日等。
黃金時段:一開門就進場
去過的人,他們給你的建議通常一樣:想盡辦法在早上 8:00 開門就入場。這幾乎是參觀品質最好的時段。前 1 至 2 小時,團客還沒大量湧入,畫廊裡的遊客相對稀疏,你可以慢慢走,真正看清楚畫作細節。地圖長廊這種本來容易擠爆的地方,在這個時間甚至有機會拍到比較「空」的照片,在西斯汀禮拜堂也比較可能找到角落靜靜仰望天花板。
▼地圖長廊以精細的歷史地圖與華麗濕壁畫天花板聞名,是梵蒂岡博物館中最壯觀的空間之一。

如果早起對你來說實在太痛苦,下一個相對舒適的時段是下午約 1:00–2:00,早上進場的遊客開始撤退去吃午餐,人潮會稍微緩和。相反地,10:00–12:00 是最應該避免的高峰時段,這時館內幾乎是「塞滿」的狀態,參觀體驗會明顯打折扣。想要更不一樣的體驗,有些旅遊業者會提供開館前或閉館後的「特別時段」門票,價位大約從 €119 起,費用不低,但你換到的是接近「包場」的感覺,在接近寧靜的氛圍下看米開朗基羅的作品,很多人都覺得這種經驗非常值得。
哪幾天比較好?什麼季節最適合?
一般來說,星期二、星期四、星期五的人潮會比星期一、星期三、星期六稍微少一些。若可以安排,盡量避開 4 月 25 日到 5 月 1 日這一週(意大利的連續國定假日)以及聖誕節前後,人潮會特別可怕。
夏季(6–8 月)是旅遊最旺的時候,人多、天氣又熱,不過日照時間長,玩起來也相對輕鬆。如果想在人潮、天氣之間取得平衡,建議選擇 10–11 月或 2–4 月這種「肩季」。冬天雖然人少、有時票價略便宜,但日照時間短、偶爾下雨,也是要考慮的代價。
入館前要準備什麼?服裝規定一定要注意
梵蒂岡對服裝有相當嚴格的規定,而且是「不合規就真的不讓你進」,就算你已經有預約好門票也一樣。這個規定不只適用於梵蒂岡博物館(Vatican Museums),也包含西斯汀禮拜堂(Sistine Chapel)以及梵蒂岡城(Vatican City)內所有神聖空間。
服裝要求重點
肩膀一定要遮住,不論男女。無袖上衣、細肩帶、背心、露肩剪裁等都不被接受。膝蓋必須被遮住,所以短褲、迷你裙、太短的洋裝都不行,至少要到膝蓋長度。現場工作人員其實會很認真看,有爭議時甚至會量。
其他規定還包括:建築物內不可以戴帽子(宗教因素除外)、破洞或太透明的衣服不建議、拖鞋(夾腳拖)不合格,但有後跟帶的涼鞋可以接受;衣服上不可以有冒犯宗教或粗俗圖案;太貼身、太暴露的運動服也不適宜。

拉斐爾的〈雅典學院〉(The School of Athens),位於梵蒂岡博物館拉斐爾廳,描繪古代哲學家齊聚在宏偉建築中的場景,是旅客必看的經典。
服裝建議: 女生可以選擇長度到小腿或膝下的連身裙、長裙,搭配輕薄外套或披肩;或是亞麻長褲配有袖上衣、及膝長度的褲子配 T 恤。男生則建議穿輕便長褲或及膝短褲,搭配有領 POLO 衫或襯衫。建議隨身帶一條薄圍巾或披肩,必要時可以快速蓋住肩膀。
實用小物建議攜帶
你在館內會走上好幾公里路,所以舒適的鞋子是必備,最好是好走的運動鞋或包鞋。小型背包是允許帶入館內的,但太大的行李需要寄放。水和小點心可以自備,途中也有自助餐廳可以補給。若打算租借語音導覽,建議自備圓頭耳機(3.5mm),現場不提供耳機。別忘了行動電源,因為你很可能一路拍個不停。
多數區域都可以拍照,但在西斯汀禮拜堂(Sistine Chapel)內嚴禁攝影與交談,工作人員會嚴格勸導。
必看重點路線怎麼走?
梵蒂岡博物館(Vatican Museums)走道總長約 7 公里,館藏數量龐大,沒有方向感的話,很容易邊走邊累,最後只剩下體力在撐。一般遊客大多待 3 至4 小時,藝術愛好者甚至會待上 5 至 6 小時。下面這條路線,是兼顧「重點」與「體力」的建議動線。
皮奧-克里門提諾館:古代雕塑精華
通過安檢入館後不久,你會來到展示古代雕塑的展區。建議先走到八角庭院(Octagonal Courtyard),這裡展出著名的Laocoön and His Sons〈拉奧孔與他的兒子們〉,這座公元前一世紀的雕塑,刻畫特洛伊祭司與兩個兒子被海蛇攻擊的情景,人物肌肉緊繃、表情痛苦,情緒張力非常強烈,也深深影響了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禮拜堂人物造型的處理。
▼〈拉奧孔與他的兒子們〉,收藏於梵蒂岡博物館,展現希臘化時期雕塑對肌肉與情緒的精準掌握。

附近還有不要錯過的Apollo Belvedere〈貝爾維德雷的阿波羅〉,在文藝復興時期被視為「理想男性美」的典範;以及Belvedere Torso〈貝爾維德雷躯幹〉,這尊殘缺的軀幹雕像,米開朗基羅拒絕替它「補回」四肢,因為他認為這樣的肌肉張力已經完美無瑕。在圓廳裡,你還會看到以紅色斑岩打造的尼祿皇帝巨型浴缸,以及金光閃閃的海克力士雕像。

〈貝爾維德雷躯幹〉,是梵蒂岡博物館中最受藝術家推崇的古代雕塑之一,強烈的肌肉線條啟發了無數後世創作者。
燭台長廊與掛毯長廊
接下來會經過兩個連接性質較強的展廊:燭台長廊展示大量羅馬時期雕像與華麗大理石燭台,掛毯長廊則展出 16 世紀精細織造的巨大掛毯,圖案多為聖經故事。這些作品的細節精緻到幾乎像畫出來的一樣。這兩段雖然漂亮,但不必停留太久,因為前面還有更驚艷的重頭戲。
地圖長廊:金碧輝煌的一條走道
長達 120 公尺的地圖長廊,可以說是梵蒂岡博物館中最「浮誇」的一段走廊。牆上掛著 40 幅手繪地圖,描繪 16 世紀時的意大利各個地區,是當時極具水準的地圖作品。但大家往往還是會忍不住一直抬頭看——整個天花板鋪滿金色濕壁畫,以宗教事件搭配各地地圖,視覺效果相當震撼。這裡是社群打卡的熱門景點,同時也幾乎永遠都很擠,建議拍完照就繼續往前走。
拉斐爾廳:文藝復興的哲學舞台
拉斐爾廳(Stanze di Raffaello)由四個互相相連的房間組成,原本是教宗尤里烏斯二世的寢宮與辦公空間,他請拉斐爾及其工作坊在房間牆面上繪製濕壁畫。
其中最著名的是簽字廳(Room of the Segnatura)內的The School of Athens〈雅典學院〉,這一幅幾乎可以說是拉斐爾的代表作。畫中聚集了超過 50 位古代哲學家、數學家與科學家,背景是一座理想化的古典建築。畫面中央,柏拉圖(Plato)以達文西的形象出現,手指向天空,象徵理念世界;亞里士多德(Aristotle)則伸手向前,指向現實世界。拉斐爾也把自己畫進畫裡——他就是右側戴黑色貝雷帽的年輕人;而坐在階梯上、神情憂鬱的形象,則是他借用米開朗基羅的特徵創作而成。
拉斐爾〈雅典學院〉(The School of Athens),以古典哲學家為主角,呈現知識與理性在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地位。
〈雅典學院〉是拉斐爾廳中最受遊客喜愛的作品,畫面龐大且人物眾多,細節非常值得細看。
從不同角度欣賞〈雅典學院〉,可以發現拉斐爾在構圖與透視上的高超技巧。
同一間房還有Disputation of the Holy Sacrament〈聖體辯論〉,畫面分為天堂、煉獄與人間三層,呈現神學辯論的場景。在赫利奧多廳(Room of Heliodorus)中,拉斐爾的Liberation of St. Peter〈聖伯多祿獲釋〉利用光線的對比,描繪天使帶領聖伯多祿走出牢房的奇蹟時刻,光影效果非常戲劇化。
西斯汀禮拜堂:米開朗基羅的巔峰之作
整個參觀路線最後的高潮,就是西斯汀禮拜堂(Sistine Chapel)。穿過一連串展廊後走進這裡,很多人第一個反應都是——「哇,真的跟照片完全不一樣」。米開朗基羅在 1508–1512 年間受命為天花板創作濕壁畫,共劃分成九個主要畫面,取材自《創世紀》,周圍則圍繞著先知、女先知與基督先祖等人物。 
〈創造亞當〉是西斯汀禮拜堂天花板中最具代表性的畫面,神伸手觸向亞當的瞬間,成為西方藝術史上最經典的意象之一。

米開朗基羅的〈最後的審判〉,覆蓋西斯汀禮拜堂整面祭壇牆,呈現靈魂受審的震撼場景。

近距離欣賞〈最後的審判〉,可以看到人物肢體與表情的強烈張力,宛如《神曲》煉獄與地獄的視覺版本。
中央最受矚目的畫面,當然就是The Creation of Adam〈創造亞當〉——神的手指即將觸碰亞當那一刻,象徵生命被賦予人類。這幅畫幾乎成為人類文化中被引用最多的圖像之一。不過別忘了環繞在旁邊的其他畫面,例如The Creation of Eve〈創造夏娃〉、The Fall and Expulsion from Paradise〈墮落與被逐出伊甸園〉、The Deluge〈大洪水〉等,同樣展現米開朗基羅對人體結構的精準掌握,以及他大膽的構圖與用色。
在完成天花板 29 年後,米開朗基羅又回到西斯汀禮拜堂,為祭壇牆繪製The Last Judgment〈最後的審判〉,描繪基督再臨與靈魂受審的場景。畫面左側是得救者上升天國,右側則是被拖向地獄的亡魂,彷彿把《神曲·地獄篇》以畫作方式呈現。

西斯汀禮拜堂內的〈最後的審判〉,是梵蒂岡博物館中最震撼人心的巨幅作品之一。
重要提醒: 西斯汀禮拜堂內嚴禁拍照與交談,工作人員會不斷提醒並制止違規者,嚴重甚至會請人離場。很多導覽團會在進入前先在外面解說,這樣進入後就可以安靜地專心欣賞。
雙螺旋樓梯:離開前最後一個亮點
離開梵蒂岡博物館前,別急著走出門口,你會經過朱塞佩.莫莫(Giuseppe Momo)於 1932 年設計的雙螺旋樓梯。這座樓梯由兩條互不相交的螺旋坡道組成,欄杆上裝飾教宗家徽,是館內拍照人氣最高的打卡點之一。好好利用這裡,替你的梵蒂岡博物館之旅畫下一個漂亮的句點。

布拉曼特樓梯(Bramante Staircase)以雙螺旋設計與優雅弧線著稱,是梵蒂岡博物館遊客必拍的經典景點。
繪畫館 Pinacoteca:藝術迷不能錯過的隱藏版
如果你還有體力,建議多走一段,前往梵蒂岡繪畫館(Pinacoteca)。這裡共有 18 個展廳,按年代排列,從中世紀一路到 19 世紀的作品都有。重點收藏包括卡拉瓦喬的Entombment of Christ〈埋葬基督〉,以強烈明暗對比(明暗對照法)聞名;拉斐爾的Transfiguration〈顯聖容〉,是他生前最後的作品;還有梵蒂岡唯一一幅達文西作品——St. Jerome in the Wilderness〈曠野中的聖哲羅姆〉素描稿。大多數遊客在這之前已經「走到累了」,因此這裡的人潮通常較少,適合慢慢看。
給首次去的遊客小貼士
不要試圖「全部都看完」。 梵蒂岡博物館共有 54 個展廳與博物館,如果你想每一個都走透深入,最後只會換來體力崩潰、感受打折。建議先鎖定本篇介紹的重點路線,用 3–4 小時好好吸收精華就足夠。
加購語音導覽會更有收穫。 不論是在 GetYourGuide 或 Klook 訂票時,通常可以加購約 €7–8 的官方語音導覽。對於不是藝術背景的旅客來說,有講解會差很多,原本看不懂的畫面會突然變得有故事、有脈絡。記得自備圓頭耳機(3.5mm),現場不提供。
小心票蟲與詐騙。 博物館入口附近常會有人向遊客兜售「門票」或「現場快速入場」,價格偏高不說,有些甚至是假票。建議只從官方管道或像 GetYourGuide、Klook 這類信譽良好的平台購買。
動線基本上是單向的。 梵蒂岡博物館的參觀路線設計成一個方向走到底,中途要逆向回頭幾乎不可能,尤其在擁擠時段。不小心錯過的展廳,與其硬要硬擠回去,不如留給下次旅行再看。
洗手間要提早規劃。 主要洗手間位置在入口地下層、松果庭院(Pine Cone Courtyard)附近以及出口區域。熱門時段排隊會比較久,建議看到洗手間時可以先順便使用,以免後面太急。
與聖伯多祿大殿搭配安排。 雖然梵蒂岡博物館與聖伯多祿大殿(St. Peter’s Basilica)都在梵蒂岡城內,但參觀是分開的,也要各自排隊通過安檢。如果你想一天完成兩個景點,多數行家建議先在早上 7:00 大殿開門時先進去參觀,因為大殿進場是免費且不需預約;之後依你的預約時間再前往梵蒂岡博物館。另一個做法是直接選擇包含「西斯汀禮拜堂直通聖伯多祿大殿」的導覽團,一次搞定。
如何前往:交通與實用資訊
梵蒂岡博物館(Vatican Museums)入口位在梵蒂岡城北側的 Viale Vaticano 100。最方便的方式是搭乘羅馬地鐵 A 線(紅線),在Cipro-Musei Vaticani 站下車步行約 5 分鐘,或在 Ottaviano-San Pietro 站下車步行約 10 分鐘,兩個車站都有明確指標。
從羅馬的特米尼(Termini)車站出發,只要搭地鐵 A 線往 Battistini 方向即可,車程約 10–15 分鐘。也可以搭計程車,不過羅馬市區塞車情況時好時壞,時間不太容易掌握。若你住在市中心,從納沃納廣場(Piazza Navona)一帶步行過去,大約 25–30 分鐘左右,沿途街景也滿好逛。
抵達後,跟著指示牌走向博物館入口即可。就算你買的是「免排隊門票」,也仍然需要通過安檢(金屬探測門與行李檢查),這段通常要 10–30 分鐘不等。建議至少在預約入場時間的 15–20 分鐘前抵達,比較不會手忙腳亂。
常見問題 Q&A
我應該抓多少時間給梵蒂岡博物館?
多數旅客會花 3–4 小時,足夠以舒適步調看完主要亮點。若你是藝術迷或想把繪畫館(Pinacoteca)等區域也納入,建議預留 5–6 小時。
可以帶背包或行李進去嗎?
小型背包與手提包是可以帶入館內的,但大型行李箱或過大的包包必須寄放在一樓的寄物處。寄物是免費的,但旺季時可能會排隊,所以行李能精簡就盡量精簡。
梵蒂岡博物館門票是否包含西斯汀禮拜堂?
是的,梵蒂岡博物館門票包含西斯汀禮拜堂(Sistine Chapel),因為禮拜堂本身就在博物館動線裡,不能單獨購票只進禮拜堂。
聖伯多祿大殿需要另外買票嗎?
聖伯多祿大殿(St. Peter’s Basilica)本身免費入場,不需要門票,但必須排隊通過安檢,旺季時排隊時間常常是 1–2 小時。大殿與博物館是兩個獨立的參觀區域,不共享門票,不過有些導覽團會包含西斯汀禮拜堂通往大殿的特別通道。
可以現場買票嗎?
技術上是可以,但非常不建議。現場排隊買票的隊伍常常要排 2–3 小時,而且若當日人數已達上限,可能排到最後還是進不去。保險做法是至少提前一星期透過 GetYourGuide 或 Klook 線上預訂。
小朋友適合參觀梵蒂岡博物館嗎?
當然可以。6 歲以下兒童免費入場,6–18 歲則有優惠票。館內也提供嬰兒推車,不過在擁擠時段推起來會比較辛苦。需要留意的是,服裝規定同樣適用於兒童——肩膀與膝蓋都要遮住。
館內有地方吃東西嗎?
有,松果庭院(Pine Cone Courtyard)附近有自助式餐廳,可以買到三明治、沙拉、咖啡與簡單熱食。價格比市區稍高一些。如果預算有限,也可以自備簡單食物與水,在戶外區域適當時間補充體力。
可以中途出館再進來嗎?
不行。梵蒂岡博物館的門票是單次入場,一旦出館就無法再憑同一張票進入。
最後總結:如何讓梵蒂岡之行物超所值?
梵蒂岡博物館(Vatican Museums)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縮影——藝術、歷史、宗教與建築在這裡交織成一段濃縮版的世界史。確實,排隊、人潮與動線看起來都有點複雜,但只要事先規劃好,整個參觀過程其實可以非常順暢。提早在 GetYourGuide 或 Klook 訂好免排隊門票、盡量選擇一開門的時段、穿著符合規定又好走的服裝鞋子,搭配一條有重點的參觀路線,就能大幅提升整體體驗。
最重要的是,當你站在西斯汀禮拜堂(Sistine Chapel)仰望米開朗基羅的天花板,或是在拉斐爾廳看著古代哲學家辯論「真理是什麼」時,不妨停下來多看一會兒。這些作品不是只是「很久以前的名畫」,而是人類試圖透過顏料與線條,去理解上帝、宇宙、知識與美的嘗試。梵蒂岡博物館給你的,不只是一份打卡紀念,更是一場與幾百年前天才對話的機會。帶著一點準備、再加上一點好奇心,你離開羅馬時,心裡會多帶走一些東西。
▼ Runhotel 幫你搜尋最平預訂網站 ▼


